Sinphar Medicine

Sinphar Medicine

生命、健康、科技

小兒科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-異位性皮膚炎

Atopic Dermatitis

title
文 / 游鴻儒皮膚科診所- 游鴻儒 醫師

  在電視上常看到廣告詞:「吃這個也癢,吃那個也癢」,可見皮膚癢、皮膚過敏已經是普遍常見的疾病。異位性皮膚炎當然是由皮膚搔癢導致,臨床上常常發現病人也合併過敏鼻炎、氣喘、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,所以我常開玩笑地說,這些過敏性疾病都是難兄難弟啊!據統計,約有百分之十的人在一生當中曾患有過異位性皮膚炎。顧名思義,異位性就是不同部位到處發作;而皮膚炎就是皮膚過敏的意思。

分期和症狀
 嬰兒期(兩歲以內)

  大部分的皮膚疹子從臉頰或頭皮開始出現,嚴重的話會擴散到軀幹或四肢伸側。嬰兒的皮膚脆弱,很容易因為搔抓而滲出組織液,甚至引發繼發性的細菌感染。較嚴重的患者,會因為劇癢而煩躁,甚至無法睡的安穩。
 兒童期(兩歲~十二歲)
  典型的發疹處,大多分佈於四肢彎曲的地方;另外常常可以看到嘴唇乾裂脫皮,下眼眶周圍色素沉澱及皺褶。皮膚因為反覆搔抓,呈現龜裂、厚皮,苔癬化及黑色素沉澱。
 青少年及成人期(十二歲以後)
  病灶皮膚可以觀察到嚴重乾燥、脫皮、龜裂。分佈上還是以四肢屈側為主,重度的患者會擴展至軀幹。沒有良好控制的患者,因為不停地搔抓,導致抓痕累累,甚至抓到出血的情況常可以見到。

致病機轉及惡化因素
 乾燥
  異位性皮膚炎的的皮膚保溼度不足,角質水分蒸發過速,很容易引起乾燥、脫皮、龜裂的現象。清潔用品方面,應該使用溫和的清潔劑,水溫不宜過高,以偏涼為主。沖澡或泡澡其實都沒什麼關係,關鍵在於洗後擦拭不必擦到太乾,三分鐘內趁皮膚角質水分還停留著,馬上塗上保濕性高的乳液、乳霜或油膏,這樣才能增強皮膚的保護效果,建議每天至少要塗抹兩次才夠。
 環境過敏原
  灰塵、塵蹣是居家常見過敏原。所以環境盡量打掃乾淨,避免地毯、絨毛玩具等容易滋生塵蹣的物品。濕度控制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之間。建議購置空氣濾清機,以濾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及灰塵。
 細菌
 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屏障不足,很容易滋生金黃葡萄球菌。細菌也是一種過敏原,更容易加重異位性皮膚炎。所以加強皮膚保溼,一發現有細菌感染,就應當積極處置。
 溫濕度
  高溫或濕度太高或太低,都會加重疾病。室內溫濕度的控制非常重要。汗水會刺激皮膚,在室外高溫環境,應穿著棉製或排濕性較好的排汗衣。
 情緒與壓力
  壓力大會造成免疫系統的惡化,加重疾病的發作。適宜的抒發壓力,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。特別是學齡期兒童,常常因為考試的壓力,而導致疾病惡化來看門診。

診斷與治療
  目前根據全球皮膚醫學界之共識,已制定一套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階段式治療方法,以期透過多樣化療法來減少類固醇使用量及降低副作用,又可得到全方位的治療效果。
  下述為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所提出之「三線治療原則」,第一線療法是對於一般患者應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,倘若第一線療法效果不彰再採用第二線療法,而第三線療法則建議留到最後不得已時再使用。但必須注意的是,此一治療原則亦會隨著醫學之進展與新藥物之發明而不斷地做修正。

第一線治療
 保濕

  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,只要善用保濕劑,就可以緩解症狀。保濕劑的選擇,盡量挑選敏感性皮膚適用的。使用的次數跟數量,多次多量保護的效果會比較好。
 類固醇藥膏
  醫師會根據疾病的嚴重度或病灶部位,選擇適宜強度的藥膏來緩解症狀。只要強度正確,間歇性的使用,就可以避免外用藥膏的副作用。外用類固醇藥膏對初期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,是很好用的治療武器。
 口服抗組織胺
  對於全身性的癢感,口服抗組織胺有一定的療效,特別是較易嗜睡的抗組織胺,療效會較佳。口服這類藥物,需注意避免開車或避免從事較精密的工作。如果年長患者,有可能加重攝護腺肥大,造成排尿困難。

第二線治療
 局部免疫調節劑藥膏

  對於局部類固醇治療無反應,敏感部位,已經有皮膚萎縮的地方,或用來作為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的替代治療。免疫調節劑藥膏是很好的替代治療。使用上會有刺激灼熱感,只要能夠適應,長期治療不致於有特殊副作用。但是這類藥物禁止使用於兩歲以下的幼兒,而且藥物非常昂貴,因此健保的規範嚴格,屬於限制性給付的藥物。
 系統性類固醇
  口服或注射類固醇,對於緩解中度的異位性皮膚炎,效果十分顯著,但是重度的患者,常常需要長期使用,因此要特別注意系統性類固醇的副作用。醫師在使用這類藥物時,會評量患者的使用時機、劑量及時間,盡量避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。
 紫外線照光
  光照治療對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,是很好的一項治療利器。以全身性窄頻中波紫外線光波,每周照射三至五次,治療幾個月,可以顯著的減少口服類固醇的使用,病況的控制較佳。缺點是照光需要在有紫外線照光機的醫療院所,療程較長,療效較慢出現,長期照射皮膚較易出現斑點及老化。
 抗生素
  細菌在異位性皮膚炎的引發上,扮演一定的角色。因此如果醫師覺得有需要,可以使用局部塗抹或者是口服、注射的方式來減少菌量,達到控制疾病的效果。

第三線治療
 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

  這類的藥物通常毒性較大,但是在重度的疾病控制上,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。這類的藥物使用,需要經常血液檢查追蹤,最好在醫學中心的皮膚科會比較適當。另外生物製劑的研發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,美國今年已經核准使用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Dupixent。但是生物製劑雖然有顯著的療效,但是價格非常昂貴,就算未來健保核准,也是限制嚴格。

醫病雙方合作 有效抵抗頑疾
  總而言之,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良方,實有賴醫病雙方的通力合作。勇於面對疾病,正確及積極地治療,才能有效的控制異位性皮膚炎這種反覆發作的惱人疾病。
TOP